老想喝水是怎么回事?
水作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不仅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还是维持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体内其实有一个“口渴中枢”,这个中枢位于脑干的网状结构中,它既无视觉,也无听觉,是大脑内部一个感知水分变化的神经结构。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体内失去一定浓度的水分时,它会向大脑发出信号,从而让我们产生渴的感觉,进而主动饮水。 但是,如果机体严重缺水,或者因高温、剧烈运动等引起体内脱水,导致血液浓缩,血液里的细胞会因吸水而膨胀,刺激血液里化学感受器,使末梢神经产生兴奋,并通过一定的传导途径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同样可以诱发渴感。 除了这种由体液渗透压改变所引起的渴感外,还有许多其它因素也可以诱发渴感,包括情绪、睡眠、运动、药物和气候等。 例如,我们在心情郁闷的时候往往不想喝水;而在跑步或游泳等运动后,常会有“渴极不可耐”的感受;有些人睡前觉得特别“渴”,且很难入睡……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其实都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通过调节饮水量,进而调节体内的水分含量,从而维持细胞与组织内环境的稳定,确保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
当然,虽然这种机制可以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动态平衡,但仍然存在“过犹不及”的情况——例如,在夏季大量出汗的情况下,为了快速补充流失的水分,可能连续数次饮用大量的饮用水,这显然超过了身体所需,势必会增加肾脏及胃肠道的负担,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水中毒。 科学饮水应当遵循以下3个原则:
(1)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间隔时间15~20分钟;
(2)不要一次性饮入过量饮用水,特别是患有肾功能不全的人群;
(3)不要等口渴了才饮水,因为此时机体已处于脱水的状态。 另外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些药物服用后可造成口干、眼干等症状,尤其是抗过敏药、降压药和中枢抑制类药物,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可以通过嚼服糖果、漱口等方式来暂时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