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向大连导盲犬基地捐赠狗粮?
谢邀。 这个题目其实有点大,我尝试着缩小一下范围——如何评价目前中国盲人群体在互联网上参与公益活动的形式与效果。 可能并不完全准确。 先扯一点别的。
1、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慈善”的概念和性质——让许多过去只能线下做的慈善活动转移到线上来做。 从而扩大了慈善的范围,提高了效率(比如腾讯公益平台发布的2015年公益报告中提到,2015年的“9·9公益日”一共有6400万余人次参与了网上募款,累计捐款达到8.8亿元)。 但是互联网慈善也有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使得公众对于“慈善”的关注度普遍偏低。因为关注度的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公众对于“慈善”这件事本身质疑声的增加(比如最近几天腾讯公益平台上对马航MH370救援公益项目的转发)。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题主所提到的向导盲犬机构捐赠粮食的做法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过去的线下慈善从来没有避免过被质疑的声音;而通过互联网做慈善也同样会存在这个问题(虽然概率上比过去要小一些)。不过至少现在看来舆论对于互联网慈善的批评声音要多于肯定赞扬的声音。
2、再来说说盲人群体,这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在与我们不同的世界。 虽然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同一个中国。 但的确是个不同的生活节奏,不同的社会层次,不同的语言体系(这里说的语言是广义的语言,包括文字表达)。 所以从互联网进入公众生活开始,盲人群体对于这个新事物的适应就处在整个中国社会最底层。 除了少数像李阳这样通过自身的努力突破了这个阶层的盲者之外(李阳能够编著并出版《疯狂英语》这本教材,并且在英语教学界掀起狂浪,可以说是一个突破社会的成功案例),大多数的盲者还是挣扎在这个社会阶层之中。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掌握网络技术这个工具,所以互联网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梦境一样。 而那些掌握了网络技术,能够运用互联网这个工具的盲人(我们暂且把此类盲人称之为“网盲”),因为其本身的特殊身份,一旦接触互联网后,其自身所携带的独特属性就会迅速引起公众的注意。 这一类盲人相对来说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要比其他群体更强一些,也更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所以他们成为最早一批触网盲人的可能性也最大。
3、最后说说公益活动和网络宣传。 在传统的线下公益活动中,组织者一般都是由一些公益性组织或团体来承担的,而且这些组织的主体一般也都是由公民个人或者企业法人代表等个体来承担。 互联网的出现,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的发布者和宣传活动组织者。
这也就是说,任何个体(无论是否具有公益心)都有可能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发出自己关于公益活动的号召,并且引导大众进行后续的系列活动。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题主所提出的向导盲犬基地捐赠食品的行为是没有问题的。 只不过这种单方面的捐助并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真正能够做到公益有效率的形式应该是让捐助人和受捐人两者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然后以此为基础展开后续的系列助学行动。这才是公益有效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