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虫病用什么药?
一、诊断 (一)流行季节 云南普洱地区发病高峰为5月,呈地方流行性分布;四川盆地及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发病高峰在7~9月份,冬季少见。
(二)典型病例症状和发病情况 根据既往资料的分析,我国焦虫病的临床表现以体温升高(38℃~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脉搏快而弱、呼吸急促并带有哨音、体温上升期皮肤发红、发热末期与恢复期出现脱疽等为特征。
但我们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看到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例如,在放牧的草场发现病畜时,有时其表现的症状不甚明显,体温大多在39.0℃~40.5℃之间,部分病例甚至可以低达37.5℃左右,但经短期观察即可见精神状态差,食欲不佳,被毛粗乱无光泽,个别病例可见咳嗽、呼吸困难等,继续观察则见到贫血,耳、鼻、眼睑、四肢末梢等部位发绀,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高热、狂躁、昏迷等严重症状。此时若及时救治,病情大多可望好转;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则预后较差,特别是体况较差的老人、幼畜及营养不良的病例,更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和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例犬焦虫病,其典型的发热史与上述病例极为相似,且病程较长,热退后依然乏力、食欲欠佳,经连续3天治疗才逐渐恢复。
二、治疗 目前,用于治疗寄生虫病的药物很多,但用于焦虫病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的药物并不多,阿苯达唑对线虫类寄生虫的杀灭效果是最为显著的,因此常被用来治疗由消化道感染的寄生虫病,但也须注意由于其抗寄生虫谱较窄,不宜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甲苯达唑对线虫类和吸虫类寄生虫都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在治疗肠道寄生虫感染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但因其毒性反应较大,应用时需特别谨慎;丙硫咪唑对胃肠道蠕虫感染有较强疗效,但对蛔目各属动物则有较大的选择性,因而也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还有学者建议可用左旋咪唑替代甲苯达唑,用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代替青霉素,以治疗患有该病的动物。但我们认为,鉴于现有的抗生素种类很多,而且对胃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治疗效果也都很显著,在没有严格培养病原体并进行药敏试验的情况下,不应随意更改用药方案。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用过其他一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土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等,也对部分患者起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同,使用时容易对机体产生较强的毒副作用,故在使用时要十分谨慎。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药物被开发出来用于本病的治疗。